摘 要:在“双高计划”背景下,教师对高职院校公共英语的教学研究不仅是为了满足当前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而且还是高职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必然要求。文章以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新定位为切入点,分别从“教”和“学”的角度,分析了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困境及其成因,针对教师、教材、教法三个方面,从高质量“双师型”教师的建设、教材的深化利用、协作式课堂以及分层教学等方面来探讨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实践路径,以期实现教学相长、学用相长, 将学生公共英语学习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促进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与“学”;高职教育国际化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在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提出:“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 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1] ,“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 150个骨干专业(群)”。同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开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申报的通知》,至此“双高计划”正式实施。
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要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人才,就必须重视高职英语教学。高职院校公共英语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开展国际职业教育服务、推进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已无法满足各行各业对国际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应明确公共英语教学的新定位、分析公共英语“教”与“学”的困境,探寻公共英语教学的具体实践路径,以期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助力“双高计划”实施。
1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新定位
为落实“双高计划”,2019年“职教20条”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虽然是两种不同教育类 型,但是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同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把奋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细化为具体行动[2] 。2019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以下简称“双高计划”),公布了“双高计划”第一轮建设单位名单,共有197所高职院校入选第一轮“双高计划”建设,其中56所高职院校入选高水平学校建设,141所高职院校入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3]。在此基础上,“双高计划”建设得以具象化,这对高职公共英语的功能定位、教材选择、课程目标、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体系、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等各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职教 20条”明确指出:“‘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应占专 业课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尤其是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学校和企业应合力打造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分专业建设一批高质量、结构化的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此外,该方案指出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应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及高职以上学历,从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同时,为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要建立10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参加实训,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与基础英语不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职业性特征更加突出,因此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已迫在眉睫。
1.2重视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我国要培养高水平的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必须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引进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参与制订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同时,我国应积极开发国际通用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高质量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语言是传播的桥梁,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深入推进,高职院校公共英语的教学应当促进产业和人才“走出去”。只有将高职英语与行业英语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开展国际职业教育服务。虽然,高职院校在公共英语教学方面已取得不少成就,但无论从学生层面还是从教师层面来看,都无法满足当前人才培养高质量的发展需要。高职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任重道远。
1.3重视“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建设
“双高计划”建设中,我国不仅要提升高职院校信息化水平,还要使其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的现实需求。互联网技术使职业教育更加个性化、精准化。首先,学生可以利用在线教育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特点,自主选择学习方法,随时随地获取新知识。其次,教师借助互联网工具,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最后,互联网可以催生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推进数字资源、教育数据以及优秀师资的共建共享,并以此推动教育教学不断改革和发展,激发教育领域的创新活力,从而提高教育质量。高职院校加强“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建设,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也有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其从传统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2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困境分析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新定位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虽然专业知识强,但是很多缺乏相关实训经验,且不能灵活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普遍英语基础差、学习兴趣低、学习自觉性不高。针对目前很多教师和学生在公共英语教学中面临的困境与问题,笔者以焦作工贸职业学院为例分别对公共英语教师和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以期通过分析说明其困境及成因,探索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路径。
2.1“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的“教”
焦作工贸职业学院公共英语教师共36名,采用整体抽样的方式,发放问卷《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基本情况调查(教师)》共36份,剔除无效问卷1份,回收率97.2%。同时,以实际教龄为基准,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式,分别从教龄在5年以下(19名)、5~10年(6名)、11~15年(3名)和15年 以上(8名)的教师中各抽取了2名教师代表进行一对一访谈,针对公共英语教师对学生专业的了解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从教师“教”的角度,分析了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教学的困境及其成因。
2.1.1 教师缺乏进修学习的机会
调查显示,英语教师都认为进修学习是必要的,但是只有 14.29% 教师总是有参加培训的机会,这表明大部分教师缺乏进修学习的渠道。由于高职英语是发展的、具有动态性,在“双高计划”建设规定下,教师每年至少要有 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践学习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培养高质量的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显然,这方面并未得到院校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院校对教师进修学习的资金投入不足,且名额有限,教师鲜少有机会参与学习培训;二是高职院校扩招使得公共英语教师教学任务增多,繁重的教学任务使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外出学习。然而,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更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与时俱进,才能满足“双高计划”建设下学生的学习需求。
2.1.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足
据调查结果,仅 37.14% 的公共英语教师对学生的专业非常了解,而且在英语教学中能够经常结合专业去创设具体工作情境的教师只有20%。这表明,一方面,大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专业的认识;另一方面,更多的教师缺乏将公共英语与行业英语相结合的能力,这与“双高计划”建设下的公共英语教学目标不匹配。作为一名合格的高职英语教师,应用专业的知识能力武装自己, 把握学生的专业特点、创设学习情境、有机促进高职英语教育与职业应用相结合。高职英语教学不仅应适应时代的发展,还应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因此,“双高计划”要求“双师型”教师应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但现实却并非如此。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高职英语教师大多数 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研究能力强,但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第二,院校专业众多、年轻教师工作时间较短、对专业知识不了解、对行业知识不熟悉,很难在课堂上为学生创建专业英语应用情境。
2.1.3 教师缺乏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根据调查显示,焦作工贸职业学院只有48.57%的教师会使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但课件元素却较为单一。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应促进“互联网+职业教育”模式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就必须得到充分应用,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信息化技术运用受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大多数高职英语教师仍然以传统的授课模式为主,侧重于知识点的讲解,因此一般采取简单的课件进行辅助教学。第二,教师创建高效的互动式课堂往往需要较多的数字资源,如微课,视频,优质课等,但经过专业培训的公共英语教师不多,他们在制作动画、创设行业情景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
2.2“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的“学”
笔者根据调查内容,选取了焦作工贸职业院校刚升入大二的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该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在大二结束,大一新生刚入学,课时量较少,出于对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故选取刚升入大二的学生),共发放问卷“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基本情况调查(学生)”324份,剔除无效问卷8份,回收率为97.5%。按照学科划分,从文史类学生(183名)和理工类学生(133名)中各随机抽取10名学生进行一对一访谈,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特点、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从“学”的角度,分析了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教学的困境及其成因。
2.2.1 学生英语基础差,程度参差不齐
据统计,3.48%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没有困难,22.74%的学生认为其非常困难,40.19%的学 生选择了比较有困难,33.86%的学生感觉学习英语困难程度一般。这表明,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并且水平参差不齐,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的生源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普高生;另一种是对口生。普高学生英语水平较高,对口生因为缺少高中阶段的学习,英语基础较差。在“双高计划”建设下,高职院校应更重视高职英语的实用性,因此,教师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如翻转课堂,更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但是,由于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差参差不齐,基础薄弱的学生很难在课外主动获取知识,因此,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教 学有必要考虑分层教学。
2.2.2 学生缺乏英语学习兴趣,积极性不高
接受访谈的8名教师均认为,高职英语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仍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英语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较差、举一反三能力弱,这些都与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心理以及课堂活动相关。首先,语言学习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基础薄弱的学生很难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长此以往就会产生学习倦怠行为。其次,大多数学生认为在高职学习生涯中,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最为重要,他们也只对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感兴趣,不重视对公共英语的学习。最后,好的课堂活动与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他们的思考,比较有效的方式包括增加课堂活动、进行小组比赛、创设活动情境等。据此次抽样调查统计,在教学过程中,焦作工贸职业学院全体教师均使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但40%的教学内容较为单一,现在大多数高职英语教师教学仍然以传统的知识讲授为主,这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创设以“学生”为 中心的协作式课堂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3 学生实践能力差,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高职英语具有职业性的特征,其学习应以学生职业需求为导向、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然而,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只有8.23% 的学生能够将英语知识技能与职业岗位联系起来,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很难举一反三,同时又缺少轻松愉快、与行业相关的学习情境来内化知识。另一方面,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评价使学生更关注于学生基 础语言的学习。然后在“双高计划”建设下,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加重要。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还应关注他们的语用知识、行业英语的学习,重视形成性评价,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查,这 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3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实践路径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有其独特的内涵,主要是以行业和就业岗位为导向,旨在帮助学生通过语言学习满足行业的需求和学生的就业需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他们能够在就业市场和职业发展中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创造相应的价值。为落实“双高计划”建设,“职教20条”指出:“建立健全学校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教材、信息化建设、安全设施等办学标 准,促进校企‘双元’育人,提升受教育者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3] 。因此,笔者结合高职院校公共英语的教学困境,从教师、教材、教法三个方面入手,更好地探索“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的教学路径。
3.1 建设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引领者。为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高职院校应为教师提供更多的研修渠道。这些渠道包括学校内部组织的培训活动、校企合作提供的实训岗位以及政府或教育部门组织的假期研修等。其次,高职院校应组织教师集体备课,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行业证书,以便教师能够更好地将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相结合。最后,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变化,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英语的教学 发展也应适应时代的发展。对于将信息通信技术纳入英语教学的挑战,在院校层面的障碍是显而易见的,如教师缺乏培训、机会和技术支持等[4] ,因此,高职院校应专门为教师开设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课程,教授教师如何更好地将信息化技术与教学资源有机结合,促进“互联网+职业教育” 模式的发展,助力建设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教学队伍。
3.2 深化教学材料的利用
高职英语教育是专门用途英语(ESP)下的一个非学术性的分支。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为促进其教育的国际化,培养国际性技术技能人才,应让学生有能力自主或借助相应技术手段读懂行业英文材料、掌握最新资讯、进行必要的交流。“职教20条”指出:“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因此,教师对教材的编写和更新十分重要。首先,教材编写内容应满足学生在未来职业中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兼具实用性、趣味性、创新性、职业性、延续性、层次性等特色,让学生学出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其次,教师每3年应修订1次教材,更新产业升级情况,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的需求。最后,除了编写和更新教材外,高职院校和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建设课程资源,将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相融合,指导学生合理利用线上和线下资源学习。
3.3 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直以来,英语教学方法的选择在国内外都是讨论的热点。目前,很多语言教学方法褒贬不一,比如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得到了各大院校教师的认可,但仍然受到了一些实质性的批评,部分 原因是其不能满足大量英语学习者的需求[5] 。此外,适用于某个班的教学方法并不一定会适用于另一个班。如:罗德利亚(Kumaravadivelu)的ICT方法就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教学环境[5] 。因此,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考虑学生的特点以及学习的目的。
3.3.1 以“学生”为中心,共建协作式课堂
国内外关于英语教学的理论有很多,如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主体教育理论等。余玉峰同时运用二语习得理论、话语分析理论和社会互动理论对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有效互动进行 了研究,指出有效的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公共英语教学最主要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满足职业发展的语言知识。一方面,学生能够自主或借助语言工具及时了解行业的国际发展动态,掌握前瞻性技能;另一方面,教师能够开展国际教育服务,承接“走出去”的中资企业海外员工教育培训。由此可见,以“学生为中心”的共建协作课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能使学生更好地将语言学习知识和职业技能相结合。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想要培养高质量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听说能力,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此来实现“双高计划”建设下高职英语的培养目标。例如,教师提前1周在班级学习群中上传学习资料(微课、课件、视频、网页等),发布课前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我测评获取知识。在正式课堂上,学生先采用分组汇报与模拟具体情境的形式参与课堂学习,再通过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内化知识。课后,教师布置开放式任务,引导学生模拟真实场景,将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有机结合,学以致用。
3.3.2 以“学生”为主体,分层教学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数量众多、生源复杂、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因此,英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按照入学成绩和开学摸底测试,将学生分为A组和B组。A组学生基础较好,B组学生基础较差或零基础,由此A组和B组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应不相同。A组学生以开放性任务为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B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需要教师的教学引导,但经过半年或一年的教学后,B组学生应逐步达到A组学生中的较低水平。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双高计划” 建设背景下,应改革传统高等教育中过分强调系统性知识,而忽视职业素养的发展模式[7] 。学习是知识积累的过程,而实践则是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灵活运用,二者相辅相成。高职院校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更有助于达成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助力“双高计划”建设。
4 结束语
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的教学应更加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以及“互联网+职业教育”模式的发展。然而,要实现新定位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目标,需要及时了解当前高职公共英语“教”与“学”的困境,如:教师缺乏进修机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足、教师缺乏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学生英语基础差、缺乏学习兴趣、积 极性不高、实践能力差等。因此,高职院校为落实“双高计划”,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人才,应当从教师、教材、教法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实训等 形式培养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企“双元”合作开发并深化教学材料,以“学生”为中心共建 协作式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实行分层教学。得于心,践于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才能实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1-24)[2023-10-31].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教育部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5-08)[2023-10-3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1905/t20190517_382357.html.
[3]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EB/OL]. (2019-12-13) [2023-10-3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12/t20191213_ 411947.html.
[4] UR P.Language-teaching method revisited.[J].ELT Journal,2013(4):468-474.
[5]RODLIYAN R S. Vocational school EFL teachers’practices of integrating ICT into English lessons: teachers’voices [J]. Indonesian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18(2):418-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