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外语教研室在基础课教学部的组织安排下,在院团委和学生会“英语协会”的配合下,多年来一直坚持在学生中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多次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力地配合了英语课堂教学,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部分学生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现将近两年来开展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综述如下。
一、组织形式。
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英语协会”自发组织的活动,主要以“英语角”会话活动或通过多媒体观看外文碟片,还有学生组织的英语广播小组为主,外语教研室主要指派专职英语教师轮流进行指导。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英语教师只作为其中一员,参与活动,并适时进行指导。第二中是外语教研室通过教务处安排的有计划的活动,主要包括外籍教师和本校教师做的知识性讲座、演讲比赛、英语征文活动等形式。这类活动以教研室教师为主体,“英语协会”成员参与或配合。
二、活动内容。
“英语角”的活动通常都由“英语协会”干部提前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定一个主题,如一年级新生可以选用“我的家乡”、“我对学院的印象”等。二年级学生可以选用“我是如何学习英语的”、“你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等,三年级学生可以讨论“我对未来的设想”、“我的求职目标”等。参与者可以针对主题畅所欲言,也可以针对题外话尽情发挥,只要是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都会加以肯定和表扬。观看英文碟片由“英语协会”负责租片,找适当的场合进行播放,教师主要审查碟片内容是否健康。讲座、演讲之类的活动内容主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在“圣诞节”来临之前给学生介绍“圣诞节”的来历及西方的一些有关“圣诞”的风俗习惯,介绍一些西方文明的东西;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即A、B级考试)来临之前,给学生介绍四、六级考试与A、B级考试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介绍A、B级考试的题型、难度以及应试技巧,帮助学生通过A、B级考试。外籍教师的讲座主要依据他的国籍而定,如我们曾邀请咸阳师院来自英国的外教做“英国的教育体制”的讲座,邀请过陕工职院来自马来西亚的外教做“马来西亚的风土人情”的讲座,和来自新西兰的外教做的“美丽的新西兰风光”的讲座。我们的演讲、征文一般由学生自选题目,内容广泛,题材多样,涉及范围较广。
三、活动规模及次数。
原则上每个双周的周四为活动时间,但有时气候或其他活动的影响,也有推迟甚至取消的现象。总的来说,05—06学年组织英语活动八次,外籍教师做讲座一次,本院教师讲座一次,06—07学年组织英语活动六次,本院教师讲座一次,英语演讲比赛一次。“英语角”的活动地点有时在操场,有时在教室,有时在中心花坛内,每次活动均有100人左右。外籍教师的讲座通常都在东阶梯教室,参加人数在200人以上,本校教师的讲座有时在东阶梯,有时在教室或东合班教室,参加人数50-100人不等。英语演讲比赛是为了参加今年下半年省上的演讲比赛而进行的选拔赛,于2007年6月14-21日在东阶梯教室进行,参加预赛的选手有94名,14、15日下午观看的学生有150多名,经过两个下午的预赛,选拔出20名选手,于22日下午和晚上进行决赛,经过评委的认真打分和评选,最终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优秀奖9名,观看决赛的学生有100多人。外语教研室准备在此基础上,经过精心辅导,选拔出参加全省高职英语演讲比赛的选手,并争取得到好成绩。
四、活动效果。
英语作为各大专院校的一门必修课,历来在基础课教学内容中都占有相当的比重。由于我院属于高职院校,所以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许多学生都对英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畏难情绪,所以对英语课堂形成了很大的压力,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尤其是经常组织“英语协会”成员开展活动(由于该协会成员均属英语基础较好,或对英语很有兴趣的学生),有力地配合了英语课堂教学。同时,这部分学生又带动其他同学,在校园内逐渐形成刻苦学习英语的良好风气,使A级的单次过关率由原来的不足30%上升到现在的50%以上,B级的单次过关率由原来的20%上升到现在的40%多。另外通过第二课堂活动,还增加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增强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参与意识,还锻炼了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同时也活跃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总之,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有力地配合了学院的各项活动,对学生的学习乃至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基础课教学部
2007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