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研修班 名家荟萃 艺苑专家授课系列报道之二
贺兴文讲授《三秦工艺美术的脉络底色与当代流变》
2024年9月21日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标准委员会委员、全国劳模、陕西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会主席、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院长贺兴文,以《三秦工艺美术的脉络底色与当代流变》为题,给学员们讲授了精彩一课。
贺兴文从艺术历史的角度,深入剖析了三秦工艺美术发展的脉络底色。他指出,陕西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为陕西省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广阔肥沃的土壤。他如数家珍,娓娓道来,逐一介绍了陕西历史博物馆、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延安革命纪念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铜川耀州窑博物馆等代表性文化地标和历史内涵。通过生动详实的案例讲解,阐明了三秦工艺美术发展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
随后,贺兴文将视线转向当下,详细阐述了三秦工艺美术的当代流变。他指出,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三秦工艺美术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分布与类别方面,他列举了西安、咸阳、榆林、延安、渭南、汉中、商洛等陕西不同板块工艺美术作品的特点,这些工艺美术作品不仅继承了传统技艺的精髓,还融入了现代审美理念和创新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工艺美术作品。
在讲座中,贺兴文特别强调了工艺美术产品传承与创新相融合的重要性。他认为,传统是根,创新是魂,只有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既有文化底蕴又符合时代需求的工艺美术精品。
本次讲座不仅让学员们深刻了解了三秦工艺美术的悠久历史和衍生流变,更激发了大家对工艺美术传承与创新的热情与信心。
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研修班
名家荟萃 艺苑专家授课系列报道之二
钟振华讲授《丝路再出发—看当代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
2024年9月22日上午,景德镇学院陶瓷文化交流与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教授钟振华应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邀请,为学员们精彩讲授了《丝路再出发——看当代景德镇艺术陶瓷发展》。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院长贺兴文主持讲座,并为授课专家颁发聘书。
钟振华首先介绍了古代丝绸之路的作用和意义。他指出,丝绸之路不仅是商品交换的通道,更是文化、艺术相互融合与传播的桥梁。在这一宏大历史背景下,景德镇以其卓越的制瓷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杰出代表,深受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青睐。
随后,钟振华逐一介绍了影青刻花瓷的清新雅致、元代青花的雄浑大气、清代珐琅彩的华丽繁复、清代粉彩的细腻温婉,以及民国瓷器的独特韵味。每一件瓷器背后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文化内涵,让学员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了这些艺术珍品的诞生与辉煌。
讲座的核心部分,钟振华教授提出了鉴别一件好的陶瓷作品应从六个方面出发的独到见解,包括:材质纯正、工艺精湛、造型优美、装饰考究、意境深远、历史价值。身为半刀泥刻花装饰代表性传承人,他以自己的作品为实例,从釉色光泽、纹饰布局、器型设计等多个维度,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如何设计出一件好的艺术作品。
此次讲座不仅是对景德镇艺术陶瓷的一次全面回顾与展望,更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交流合作的深刻思考,提升了学员对陶瓷艺术的认知与鉴赏能力,更坚定了学员对于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
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研修班
名家荟萃 艺苑专家授课系列报道之三
刘军讲授《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与价值》
2024年9月22日下午,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工学博士、教授刘军应“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研修班”秘书处之邀,为学员带来了以《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应用》为主题的精彩授课。
本次讲座由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院长贺兴文主持,并为授课专家颁发聘书。
讲座开始,刘军介绍了数字化技术在文物复原与修复中的最新进展。他提到,传统的文物修复手段往往受限于技术和材料的局限性,而数字化技术如3D扫描、激光测绘、虚拟修复等,则为文物的精准复原提供了可能。通过这些技术,可以详细记录文物的现状,进行数字建模,模拟修复过程,有效降低了实物修复的风险和成本。
随后,刘军详细讲解了场景建模与活化技术在文化遗产展示中的应用。他强调,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创建出高度逼真的历史场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例如,利用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技术,可以让观众在虚拟空间中自由探索古迹遗址,感受文化的魅力。此外,他还提到了数字博物馆、线上展览等新兴展示形式,这些都极大地拓宽了文化遗产的传播渠道。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效果,刘军还分享了几个典型的数字化实践案例。其中包括:敦煌莫高窟数字化展览项目,该项目通过多媒体互动装置和数字化图像技术,生动再现了秦汉文明的辉煌历史;水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清明上河图影院项目,该项目通过全景CG制作和8K高清画面,让博物馆里的清明上河图画卷“活”了起来。
学员们表示,在刘军教授的精彩讲授钟,使他们了解到了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广阔前景。
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研修班
名家荟萃 艺苑专家授课系列报道之四
申文广《技以载道——北京工艺美术与国礼创新研发》
2024年9月23日上午,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党和国家勋奖章设计团队核心成员申文广应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邀请,为学员带来了以《技以载道——北京工艺美术与国礼创新研发》为主题的精彩授课。
本次讲座由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院长贺兴文主持,并为授课专家颁发聘书。
申文广首先带领学员回顾了北京工艺美术集团的发展历程,着重分析了其在当代社会的流变。他指出,随着时代的变迁,北京工艺美术集团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当代风格。无论是材质的选择、工艺的精进,还是设计的创新,都体现了北京工美人紧跟时代步伐、服务社会发展的精神追求。
随后,申文广深入剖析了中国传统造物中的“道”与“器”的关系。他强调,“技以载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即在工艺技术的实践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哲学思想。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申文广展示了北京工艺美术如何将这一理念融入作品之中,使得每一件作品都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精神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
当授课内容转向国礼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时,他指出,国礼作为国家形象的代表,其设计不仅要求精美绝伦,更要富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申文广通过展示多幅国礼工艺美术品的图片,详细讲解其背后的故事和设计理念,让听众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国礼设计的艺术魅力。
讲座的压轴部分,申文广介绍了党和国家勋奖章设计制作项目的相关情况。他提到,这一项目不仅是对工艺美术技艺的极高挑战,更是对国家荣誉和民族精神的高度颂扬。申文广通过分享项目背后的故事和制作过程,让学员深刻体会到了工艺美术在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整个讲座过程中,申文广以其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丰富的案例分析和生动的图片展示,赢得了在场听众的阵阵掌声。大家纷纷表示,此次讲座不仅让他们对北京工艺美术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更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和国礼设计的浓厚兴趣与热爱。
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研修班
名家荟萃 艺苑专家授课系列报道之五
苑利《传承的密码》
2024年9月23日下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苑利教授应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邀请,为学员带来了以《传承的密码》为主题的精彩授课。
本次讲座由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院长贺兴文主持,并为授课专家颁发聘书。
讲座在苑利教授讲述的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中拉开序幕。这个小故事巧妙地引出了非遗学领域亟待解决的三大核心问题,瞬间吸引了在场所有学员的注意力。随后,苑利将非遗学与哲学巧妙融合,提出了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为听众构建了一个全新的非遗认知框架。
进入正题后,苑利首先阐述了“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他强调,非遗是指那些世代相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为了加深理解,苑利还列举了几个生动鲜活的例子,如皮影戏、剪纸艺术、中医针灸等,让听众对这些非遗项目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
紧接着,苑利深入剖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他指出,非遗具有多重价值,包括:历史认识价值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的历史和文化;艺术审美价值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科学技术价值蕴含着许多古代科技智慧和工艺技巧;社会教育价值通过传承与教育,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基因传递价值作为文化基因的载体,非遗在维系民族文化和身份认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次讲座不仅让学员对非遗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大家对于非遗传承与保护的热情与责任感。
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研修班
名家荟萃 艺苑专家授课系列报道之二
胡玉康《中国传统漆艺与创新》
2024年9月24日上午,陕西师范大学原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胡玉康教授应“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研修班”之邀,为学员带来了以《中国传统漆艺与创新》为主题的精彩授课本次课程由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院长贺兴文主持,并为授课专家颁发聘书。
胡玉康教授以倒叙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中国漆艺术8000年的发展历程。开篇以程向君教授创作的大型漆壁画《长城颂》为例,向学员们展示了漆艺在当代的发展和应用。也让学员们了解到一副漆画作品从设计、构思、草图的修改到材料准备以及最后工艺实施的全过程。
随后,在“传承·借鉴·创新”章节,胡玉康教授以自己的漆画作品为例,他采用了用蒙德里安图式语言,探索一种理性与秩序,又重新解构了库淑兰民间剪纸语言,再将两者融合,形成中西合璧的新形式结构,使西方理性秩序框架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融合。
胡玉康教授和学员们分享了他对传承与创新的独到理解,他强调,艺术创新不同于科技创新,前者是吸收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艺术,如毕加索借鉴东方绘画和非洲木雕,创造出了他的一系列作品,印象派借鉴了浮世绘等,而后者是一种另起炉灶,是平地一声雷。希望学员们要开启思维,大胆地去学习其他艺术流派、门类,学习其优点、长处,为己所用。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所从事的艺术中建立起自己的风格特色和社会辨识度。